美好鄉村布置參考美好鄉村布置參考
www.syhxsj.cn
美好鄉村布置參考美好鄉村布置參考積極調動群眾參與。美好鄉村建設涉及方方面面,僅靠政府是不行的,必須把農民群眾的力量充分調動起來。我們堅持政府主導與群眾主體有機結合,從群眾最期盼、最需要的事情做起,吸引農民群眾參與。一是做好農民群眾“愿看的”。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村,實行領導包點、部門幫扶,加強項目整合和資金籌措,把它們打造成環境優美、特色鮮明的示范村,以之帶動整體工作。二是做好農民群眾“想干的”。著眼于改善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,開展環境整治。共改造農村危房3.4萬戶、新修村組道路9120公里、新建污水處理設施127座,讓農民群眾過上了“吃水不用抬、走路不濕鞋、做飯不燒柴、污水不亂排、垃圾不亂埋”的新生活。三是做好農民群眾“能賺的”。積極發展特色產業,打好旅游牌、文化牌、產品牌,著力增加農民收入,讓農民群眾得到實惠。70%以上的示范村集體收入超過10萬元,農民人均純收入普遍高于當地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。農民群眾從看得見、摸得著的變化中,感受到美好鄉村建設的好處,增強了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。
努力做到群眾滿意。美好鄉村建設目的在于造福農民群眾,其成效如何最終要由農民群眾檢驗。我們堅持因地制宜、分類指導,量力而行、統籌推進,堅決守住“兩個底線”即不新增村級債務、不搞形象工程,努力做到讓農民群眾滿意。一是防止“一窩蜂”。根據各村具體情況,合理確定建設目標,對經濟條件較好的村,加快提升公共服務水平;對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村,適當加長建設周期,分步安排建設項目。在建設中,注意結合各村實際特點,讓整治后的村莊保持自然和文化特色。二是防止“一頭輕”。堅持多予和少取相結合,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,通過財政拿、項目整、社會捐、農民籌等方式解決建設資金問題,避免增加農民群眾負擔。同時,在土地征用、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方面,充分考慮農民群眾的利益,讓他們得到應有回報并能獲得更多財產性收益。三是防止“一陣風”。構建美好鄉村建設長效機制,在中心村普遍推行成立一個村民理事會、開展一次民意調查、組織一場宣傳發動、編制一張規劃圖、制訂一份建設方案、出臺一批管理制度、建立一套檔案資料的“七個一”工作模式,實現了建有方向、評有標準、管有辦法、美可持久。特別是在環境整治上,通過“群眾包干制”“花錢買服務”等辦法,實現了常態化、長效化管護。